中国网12月24日讯(记者 张艳玲 仝选)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打掉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75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万名,刑拘犯罪嫌疑人1.64万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2万起,查扣涉案资产299.5亿元……

公安部今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在会上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专项行动有关情况时,列出上述扫黑除恶“成绩单”。

近年来,传统黑恶势力犯罪向网上蔓延,信息网络已成扫黑除恶的重要战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的主体年轻化、组织结构松散化、作案分工精细化、犯罪手段“软暴力”化。犯罪分子借助信息网络,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敲诈、诽谤、恐吓、暴利放贷、虚增债务等手段实现非法牟利。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表示,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严打网络“套路贷”、“裸聊”敲诈、恶意索赔、负面舆情敲诈、网络水军滋事、网络暴力传销、网络“软暴力”催收等七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全力铲除违法犯罪利益链条。

公安部建立多警种联合办案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打击合力,与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及第三方互联网企业紧密合作,建立协作机制,搭建全国涉嫌“套路贷”违法犯罪监测预警平台、“裸聊”敲诈案件串并系统,深化大数据应用,实时监测犯罪趋势;在公安机关内部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统筹全国公安机关跨省侦查、异地取证,实现一体化侦查。

据统计,全国疑似网络“套路贷”运营机构数量较2019年最高峰下降了86%,“裸聊”敲诈犯罪发案数自今年6月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

谈到公安机关在打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表示,主要困难是被害人主动报警少、不配合调查取证。如发案较多的网络“套路贷”案件中,有的被害人因不了解犯罪团伙的“套路”,认为自己借了钱并没有如期归还,是有过错的方,即使被收取高额费用、违规讨债,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有的被害人因被“软暴力”催收,产生抗拒心理,即使公安机关明确告知放贷方是“套路贷”犯罪团伙,仍不愿意配合;有的被害人因无法偿还虚高债务,更换所有联系方式远走他乡。

“裸聊”敲诈、负面舆情敲诈案件中,有的被害人因犯罪团伙掌握其隐私、敏感信息,害怕被曝光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被害人认为自己已经“交钱”了事,即使公安机关已经打掉犯罪团伙,也不愿意出面作证。

恶意索赔案件中,有的被害人因敲诈金额小,重视程度不够,花时间配合公安机关取证,不如花钱息事宁人;有的被害人法律意识淡薄,证据保存意识不够,导致聊天证据、相关数据丢失,无法提供有效证据;有的被害人在经营网店过程中确实存在微小过错,认为公安机关找上门不仅仅是调查取证,担心会受到处罚。

对此,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在遭受涉信息网络黑恶势力不法侵害时,一定要沉着冷静,第一时间报警,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不法分子的恐吓威胁,而越陷越深;要保存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电子证据,这些都是认定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工作,准确说明情况,并提供涉案账号,方便公安机关深入调查,尽快追赃挽损。

广大群众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要提高敏感性,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不要随意泄露个人身份、电话、住址、工作、支付账号等隐私信息。要提高警惕性,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一律挂掉;收到含有未知网络链接的信息,一律删除;遇到陌生网友邀约见面,一律拒绝;看到网络骗局、情色诱惑,一律抵制。

要提高甄别能力,网络贷款时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信“无抵押、低利率”等虚假广告,远离网络非法放贷行为;网络求职时要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认真审核企业资质,不要轻信无条件的高薪招聘信息。

刘忠义表示,公安部将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扫黑除恶常态化总要求,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下一步,公安机关将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不断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和侦查打击能力,持续向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加强多部门合作,堵塞监管漏洞,铲除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滋生土壤。加强警示宣传,传授辨别方法,提升广大群众、尤其在校学生、老年人等“易感群体”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